鹽霧腐蝕試驗箱通過模擬海洋性或工業大氣中的氯化鈉鹽霧環境,加速評估金屬材料、涂層、電鍍層及電子元器件的耐腐蝕性能,廣泛應用于汽車、航空、電子、五金等行業。其測試結果直接影響產品壽命與質量認證(如ISO9227、ASTMB117)。然而,若操作不規范,不僅導致試驗無效,還可能損壞設備或引發安全隱患。掌握鹽霧腐蝕試驗箱正確使用方法,是保障測試科學性與重現性的關鍵。

一、試驗前準備:規范配液,清潔樣品
鹽水配制:使用分析純NaCl與去離子水(電阻率≥1MΩ·cm),濃度嚴格控制在5.0%±0.1%(質量比),pH值用稀鹽酸或氫氧化鈉調節至6.5–7.2(35℃時);
樣品處理:試樣表面應無油污、指紋或氧化皮,切割邊緣需涂覆防腐蠟,避免非測試面腐蝕干擾結果;
擺放要求:樣品以15°–30°傾角置于樣品架上,確保鹽霧自由沉降,相互間不遮擋,且不接觸箱體。
二、參數設置與運行控制
溫度設定:中性鹽霧(NSS)試驗恒溫35±2℃,銅加速醋酸鹽霧(CASS)為50±1℃;
噴霧壓力:調節氣源壓力至0.07–0.17MPa,確保噴嘴產生連續、細密霧粒(收集率1.0–2.0mL/80cm?·h);
禁止中途開箱:試驗期間頻繁開門會導致溫濕度驟變,影響腐蝕進程,僅允許在規定時間點短暫檢查。
三、水質與耗材管理
嚴禁使用自來水:鈣鎂離子會堵塞噴嘴并形成白色沉積,影響鹽霧均勻性;
定期更換鹽水:連續試驗超過72小時應更換新溶液,防止pH漂移或雜質累積;
噴嘴維護:每周檢查噴嘴是否堵塞,可用超聲波清洗或0.4mm細針疏通,切勿用硬物刮擦。
四、試驗后處理與記錄
試驗結束后,先關閉加熱與噴霧,待箱內降溫至室溫再取出樣品。用流動清水gentle沖洗表面鹽漬,再用壓縮空氣吹干。依據標準評級(如GB/T6461)記錄腐蝕面積、起泡等級或紅銹出現時間,并附照片存檔。